“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一首羅大佑的《童年》,仿佛讓我們回到了往昔的小學課堂。打開那個正面印有各種精美圖案的鐵皮文具盒時,我們的腦海中開始浮現著童年時的一幕又一幕...
數學課上,一個小孩站立起來,面對著黑板前的老師,開始背誦著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不時偷偷斜瞄著那事先早已打開的鐵皮文具盒。
鐵皮文具盒里面,總有那被削得越來越短的鉛筆頭:
那時候因為削鉛筆,我們的手經常是這樣的:
沒有自動卷筆刀的我們,削鉛筆靠的是削筆刀。在削鉛筆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稍不留神,手就會被割破:
當圓珠筆寫不出字的時候,我們會拿出里面的筆芯,拔出筆芯頭,然后開始往里面不斷地吹氣。在氣力不濟的時候,我們倒吸了一口氣,筆芯里的油竟因此被我們吸得滿嘴都是。“ 啊...呸...呸”,我們趕緊吐出嘴里的筆油,但牙齒和嘴唇早已被染成了藍色,嘴里還殘留著那筆油的苦味(味道真的很苦)。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接觸最多的鋼筆就是英雄牌鋼筆。不過這種鋼筆經常會因“噎住”而寫不出字,這時我們只要將它輕輕地甩一甩就好了。
童年的我們總喜歡用蠟筆給書本上的人或物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閣樓的角落里,一張陳舊的課桌內,安靜地躺著一個正面印有美少女戰士的鐵皮文具盒。那文具盒上的斑斑舊跡,仿佛在告訴我,童年已經離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