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時代,童年從來都不曾寂寞。打水漂這個游戲,因為對場地和材料的要求簡單,不受人數限制,順理成章地成了我們小時候最喜愛的游戲之一。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打水漂,給曾經少年的我們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每當下午放學或星期天,我們都會結伴到村北的小樹林里拾柴火。小樹林里,干枯的樹枝、凋零的樹葉、枯黃的野草,遍地都是。不一會兒,我們拾的柴火就把筐子裝得滿滿當當了。我們隨便把筐子朝地上一撂,就興致勃勃地玩起了捉迷藏、爬樹、摔跤比賽等游戲。
當所有游戲都玩膩了的時候,我們決定變點新花樣。當我們走到小河邊,聽著“嘩嘩”的流水聲,一個念頭就跳進了我的腦海:打水漂。
河邊有許多各種形狀的瓦片、小石子,我隨手拾起一顆,對同伴順利、寶春、修成、全果說:“咱們比賽打水漂,看誰扔得遠。”“好啊!”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打水漂,就是站在水邊,手拿著瓦片或石頭用力往水面甩出去,瓦片或石頭隨水面漂走,蕩起一個個好看的小浪花。打水漂一般是男孩子喜歡玩的游戲,女孩子不太喜歡,因為打水漂要用力甩,女孩子一般情況下比不過男孩子。所以當男孩子打水漂時,女孩子就在岸邊上喝彩,或當裁判負責點數,告訴男孩子打出多少多少個水漂。
打水漂時,由于瓦片或石頭依靠的是自身的旋轉和慣性,以及水面反作用產生的彈性,所以瓦片或石頭的重量和大小就非常重要。太大了容易沉水,打不出幾個水漂來;太小了打出去沒有勁,沒漂幾下很快會沉下去;太尖了也不行,會傷到手。所以,每次打水漂前,我們都先來到沙灘上,仔細挑選那些巴掌大小的,用拇指和中指能夠捏得住,而食指又恰巧可以卡在其后的瓦片或小石頭,放進自己的口袋里。
來到岸邊,我們先是抓鬮,然后按照先后順序一字排開,打水漂就開始了。
寶春隨手掏出一塊瓦片向河面扔去,只見那瓦片擦著水面向對岸“啪啪啪……”地飛去,河面上立即濺起一串水花,竟有好幾朵呢!
“寶春真行!”我暗自驚嘆,于是我也掏出一塊瓦片學著寶春的樣子,側著身子向下稍微一蹲,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拋,把瓦片用力扔到河面。誰知那瓦片像一塊鐵似的“咣”的一聲沉下水去。
唉,這瓦片太不爭氣了,一個水花都沒有打出來,就沉入河底。我再次撿起一塊石頭,向水面扔去,仍是“咣”的一聲沉入水底。這時的我,是又生氣又泄氣。
順利卻來了個漂亮的動作,只見他隨手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小瓦片,微微一側身,用力向河面甩去。那石頭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弧線,貼著水面奔跑,在水面上跳躍,猶如“蜻蜓點水”,又好似武林高手在練“水上輕功”,水面上留下了一串串好看的浪花。我默默地數著:“一、二、三、四、五、六……”剎那間,平靜的河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漣漪,美麗極了。
看著我垂頭喪氣的樣子,順利笑了,接著,他說:“論學習成績,我不如你好??蛇@打水漂的本事,你就不如我了。這打水漂,也講究技巧和方法。首先甩石頭的姿勢很重要,你要稍稍向右下方斜側身子屈腿下蹲,微微屈肘伸開右臂,還要盡可能做到與水面保持一定的平行度,然后像拉弓射箭一般朝后揚起手臂并猛地用力前揮,同時手腕疾速翻轉,瞬間將手中的瓦片擲向水面,瓦片就會輕盈地在水面上飛快地跳躍滑行。”
聽完順利的話,我仔細地挑選了一塊較扁平的石塊,大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弧形,緊扣住石塊,然后側身形成45度,把手臂往后旋轉90度,最后向水面上甩去。“啪、啪、啪!”石塊在水面上彈跳著向前沖去。“啊!我成功了!”我興奮地喊著并跳了起來……
每次從小河邊經過,我們都會隨手撿起沙灘上散落著的形狀扁圓的瓦片、石頭,爭先恐后地打起水漂來。于是,本來靜謐的河面,一時間就被我們的笑聲、叫聲驚醒,此起彼伏的水花,數不清的漣漪,讓寂靜的小河頓時也歡騰起來。
打水漂玩得是一個激情,玩得是一個暢快,玩的是一個樂趣。一個水漂打出后,我們常常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一塊瓦片接著一塊瓦片,一刻也不停地拋向水面,直到都有些氣喘吁吁,額頭上也浸出晶瑩的汗珠,手臂感覺酸疼了,才極不情愿地停下來。
打水漂不僅是孩子們喜愛的游戲,不少成年人也喜歡玩,經??梢钥吹接行┏赡耆穗S手撿起河岸上的石塊或瓦片,一本正經地拉開架勢,玩起打水漂來。
童年的那種快樂,是長大之后永遠也補不回來的。也許,就打水漂來說,這種最簡單、最發自內心的快樂才是真快樂。
長大后,童心未泯的我常常在當年打水漂的那個小河邊徘徊。彎下腰,撿一塊泛出青苔的瓦片,用力一擲,瓦片輕快地跳向遠方,越跳越慢,最后消失,水面上激起的圈圈漣漪,卻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