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菱角,又叫菱。二角為菱,形似牛角。三角、四角為芰。生長在湖泊中河塘。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長。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生蔓延長。葉浮在水上扁而有尖,很是光滑,葉下有莖。五六月開小白花,在夜里開放,白天而合上,隨月亮的圓缺而轉移。
它的果實有好幾種:沒有角、兩角、三角、四角。角中帶刺,尖細而脆,長在角尖。 一種水生植物。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著泥根鐵絲狀,著生于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狀細裂,裂片絲狀,淡綠色或暗紅褐色。莖圓柱形、細長或粗短。葉二型:浮水葉互生,聚生于莖端,在水面形成蓮座狀菱盤.野菱垂生于密葉下水中,必須把全株拿起來倒翻,才可看得見。有四個刺角,容易扎人,我們把它裝衣兜里就不敢跑了,食用也不好剝。
老家到處都是河塘水溝,其實有水的地方就養的有菱角。在池塘邊,遠看一片綠油油的特別養眼,水面上漂浮著碧綠的菱的葉子,鋪蓋在水面上。家菱角,長有像老牛頭的二只角,家菱角果實里含的淀粉特別高,一般蒸煮以后食用起來,也很容易上口。
街上賣菱角的基本都會在小攤前放一個小木板,一把剁刀,有人買的時候幫其砍去棱角。小孩拿起來,不扎手。老菱角粉粉的,嫩菱角味道甜美。
家鄉的河塘里長滿菱角,也長著蓮藕。盛夏剛過的時候,我們三五個同伴,用荷葉做頂帽子,戴在頭上,來采菱角、撿蓮子,在田埂上跑來跑去,一不小心,菱角刺就會扎進小腳,走起路來,疼痛難忍又沒辦法,回家以后母親就在油燈下用細細的針尖仔細的為我挑撥扎進手腳上的菱角刺,嘴里還不停的嘮叨,其實大人的內心一定是心疼的,雖然菱角刺扎的我很疼痛,但是有一種溫暖不禁而然的涌上心頭。
采摘菱角的時候,有的人家劃著一種像家來大腳盆一樣似的木桶去摘菱角。坐在里面,其實也就蹲在里面,左右搖晃,不敢動彈,手里拿著的木頭劃板一劃一劃的,向前慢慢劃行,當停下來的時,牽起菱角藤把菱角一個個摘下來。
回到家里,把采摘的菱角洗幾遍,將菱角倒入鍋里,過一會把熟透的菱角菜撈起瀝干,熱騰騰噴香的菱角,就可以掰開吃食了。菱角的香甜味道,飄散在屋里院子里。每吃菱角,嘴上手上總會粘的黑呼呼的,地上留下一大堆菱角殼,一邊吃菱角,一邊拉家常,快樂無窮。菱角也可生吃,口感就像地瓜,生生的,嫩甜爽口。
聽老人講過,一部分菱角長大成熟,慢慢變老的時候,就會自己脫開菱角藤子,沉到泥土里,到了來年,又會生根發芽,傳播蔓延,池塘里又是綠油油的一片了。
“采呀,采呀,采菱角,一棵秧秧結十個,你分多來我分少,我倆回家......”古老的童謠,如此生動。去采菱,哼著民謠,回想起小時候采菱的情景:一片綠油油的河塘,一陣陣菱葉水草的淡淡清香味道,印記在我童年的時光里。
我們許多同鄉,都是吃著家鄉的菱角長大的,這么講一點兒也不為夸張,我們對菱角有著特別深厚的情感。兒時的河塘,那一片片綠油油的景象,豐富了我們一顆顆年輕的心,書寫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年代,時常憶起,是那么的遙遠,而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