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以對環境的超強適應使其成為中國北方最為常見的樹種,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學校公園。榆錢,榆樹之果,不像多數樹種的春花秋果,榆樹花期、果期接踵而至,早早就在初春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榆錢窩頭,榆錢洗凈,配以面粉,揉搓成團,留孔上鍋,只需一刻,難得美味。
美味難得,是因為榆錢窩頭每年只有春天短短一周左右的時間能夠得到新鮮的食材(推薦閱讀:忘不了童年的時光,忘不了捋榆錢子...)。美味難得,更是因為榆錢窩頭寄托著遙遠童年媽媽的愛,那是老家的味道!
已然記不得上次吃榆錢窩頭是什么時候了。童年時,媽媽蒸的熱窩頭,清香撲鼻、綿糯可口;媽媽拌的涼窩頭,清爽利索、酷似涼粉。上學、工作,時間越長,洛陽、北京,離家越遠,越是容易在榆錢串滿枝頭的季節想念媽媽做的窩頭,于我而言,那是童年的回憶,家鄉的味道,更是媽媽平凡而偉大的愛!
從冬天轉春就開始惦記著這口媽媽的味道,每每在晨練時總會留心觀察方便下手的地方。于是,一天天盼望著,終于在這個北京難得好天氣的午后得逞?;氐郊依?,一直習慣午休的俗人便開始了忙碌(此處省去五百字,具體操作辦法,各位可以上網查)。當第一個窩頭出鍋時,當第一口咬下窩頭時,對!就是這個味。
晚上打通媽媽的電話,興奮地向她報告了這個消息。媽媽笑了,笑著說,乖兒子還記得媽做的榆錢窩頭!聽得出來,媽媽笑的非常開心。其實,今天我也很開心,寫下這篇微信記得這種開心,喚醒童年的開心,讓媽媽們都開心!
雖然媽媽不會看到我寫的微信,不僅是因為她不會用微信,更因為有3個弟弟3個妹妹的她沒有上過一天的學,但她的智慧、知識和文化教育了兩個大學生兒子,她是一位平凡的農村媽媽,也是一位偉大的白字媽媽。